• 刘志伟郑振满赵世瑜在田野中跑出的问题与思考

    2018年6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历史人类学小丛书沙龙,邀请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对话“我们阅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文系问答环节,三位教授就听众提问所做的部分回答,......

  •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摘 要:中国节日影像志是围绕众多中国传统节日而产生的一批样态新颖的人类学纪录片。以“深描”的方式打开时间的褶皱,以戏剧观进入节日的假定时空,以记录的身体和节日的身体形成创作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回到“节日本身”,即立足节日固有的文化属性......

  • 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摘 要:柳田国男晚年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海上,形成了以《海上之路》为主要作品的一系列研究。他提出“冲绳起源论”假说,强调冲绳和稻米在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晚年重视起源论,看似和他之前的主张相抵牾,但实则是一以贯之的思考结果,是给二战后......

  • 刘天旭浅论影视与民俗文化传播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悠久历史中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对而言,影视诞生至今已逾百年,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以不同文化的民俗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后创造出万千风貌的作品。随着......

  • 冯智明 陈容娟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空间研究

    摘要:仪式研究是人类学传统四大研究领域之一,考察仪式中的空间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面向。安龙仪式是土瑶社会中常见的重要仪式,师公企图通过仪式表演进行人神之间的沟通,将人与神、鬼之间关系以及所属空间置于秩序化状态。安龙仪式的空间设置和......

  • 人物访谈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

  • 中国记忆保留文化基因

    一个民族的社会性特点主要是靠民族文化来传承的。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生活习俗、共同的精神信仰,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认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化遗产占有重要的位置。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手工......

  • 中国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典范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祝贺中国湖北神农架和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表示中国是保护世界遗产的典范。 正在纽约总部参加下任秘书长竞选活动的博科娃说,中国是世界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 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主持人语:2024年1月22日,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要求》),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育......

  • 不是故事而是活下去的精神

    中华创世神话诞生于蒙昧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蕴藏着祖先对自然和世界的原始认识及丰富的想象,包含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刘亚虎看来,“正如古希腊神话之于欧洲文明,创世神话也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支撑中......

  • 1987年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老照片

    1987年3月末,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钟老出席会议,贵州的东道主是贵州省文联的田兵先生。 时隔三十年,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参加当年中青年讨论会的一众人员,仅乌丙安先生、王全宝和我参加......

  • 龙凤齐鸣动燕园评梅北大再尚香

    《龙凤》齐鸣动燕园,“评梅”北大再“尚香”——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国粹经典北京大学演出纪实 三月的燕园,微风拂面春意盎然。校园内国粹京剧成了热议话题,同学们都在议论,看《石评梅》了吗?3月2日,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在百周......

  • 青岛京剧东方大港两组主演

    京剧《东方大港》: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舞台大幕缓缓拉开,蓝色的海岸线、现代化的操作设备、五彩斑斓的集装箱、高耸如林的桥吊,一幅现代工业美学的壮丽图景在舞台上铺展开来。山东省青岛市京剧院创排的京剧《东方大港》日前在成都东盟艺术中心上演,......

  • 霸王是花脸还是武生

    本周末宏济大舞台贴演经典京剧《霸王别姬》,杨赤与奚中路两位名家分饰霸王。霸王一角本是“两门抱”,花脸与武生兼演,而此番两位霸王,一为有“全才花脸”之誉的袁派架子花脸领军人物,一为绰号“大王”的当今菊坛第一大武生,如此双雄合作,堪称霸王......

  • 陈大濩先生是深得余派三昧的传人之一

    我的老师陈大濩 陈大濩(1910—1988) 众所周知,陈大濩先生是深得余派三昧的传人之一,他的表演艺术得到京剧界行家们的公认。在三十年代与孟小冬、李少春合称余氏三杰,蜚声京、津、沪艺坛,誉满全国。他灌了很多唱片和录音,在解放初......

  •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摘 要:在钟敬文贡献于世的丰富学术遗产中,“民俗学是现代学”的思想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不过迄今学界对此缺乏专门的梳理和研究。以世界民俗学的当代转向为背景,可以分析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背景、学术意义、存在局限,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 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20世纪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世纪可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分为两个时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这一世纪的发展也以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并没有受到过应有的重视,传统音乐作品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新音乐创作更......

  • 李耕 规矩示能和氛围民居建筑遗产 塑造社会的三个机制

    摘要:承接本体论转向与人类学物质研究传统,讨论空间的物质性塑造社会的具体机制,对身体、记忆的影响。以永泰庄寨这种建筑遗产的形制及相关口述史为例,说明在规矩、示能和氛围三个强迫性递减的维度上,建成环境对社会以及记忆、身体等发挥着作用。首......

  • 李新伟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

    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内容之一。而玛雅文明的月亮神也是怀抱玉兔的。这个相似点颇为引人注目,也特别容易令人产生关于两个文明悠久联系的遐想。 科潘遗址发现的石榻上刻有怀抱兔子的月亮神。图片由作者提......

  • 李悦中国的节庆习俗与民族时令戏

    摘 要:中国戏曲生成、发展于民间,与地域民俗、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融酬神、祭祀、文娱、贸易等各种活动于一体,是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节庆时令戏是民间每逢时令年例、佳节神诞举行的演戏活动......

  • 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

    乡土中国是民俗的土壤,也是近百年来有关中国最集中的民俗影像主题。从最早直面乡野村夫的摄影机镜头,到当代纷纭多元的乡土题材影视作品,上百年间,影像中的乡土中国不断变换着形象与内涵。 “乡土中国”作为一种学术性表述,大抵始自人类学家费孝通......

  • 木开代司库斯拉甫的录音档案坟墓之子达斯坦

    试听曲目:Yaqup Axun表演的《 Gör Oghli|坟墓之子 》选段 Yaqup Axun 亚库甫·阿洪 制档人的话 Muqeddes Muxter 木开代司·木合塔尔 1、该录音选自Hoshur Yaqup家族档案,由Y......

  • 方李莉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摘要: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学术准备、学术起步、稳健发展3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5个方面的特点。......

  • 户晓辉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

    摘 要:鲍辛格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贡献也许是推动当代德国民俗学转向经验文化学和日常生活研究。他通过新的“传统”概念为民俗学展现出全新的学科观念,也打开了崭新的日常生活世界。鲍辛格在许多方面是实践民俗学的学术前辈和精神同道,因为实践民俗学在......

  • 彭牧 沈燕方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摘 要:中日两国民俗学界一直关系密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著名神话学家松村武雄先生有多种论著被译介到国内,钟敬文先生与夫人陈秋帆也亲自参与了译介。通过考察钟先生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过程,可发现钟敬文先生在学术成型期的方抉择,以及其......

  •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专访整体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民间文艺学刘锡诚: 1935年生于山东昌乐。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辑研究人员,新华社翻译、编辑、记者,《人民文学》编辑部评论组长,《文艺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详细
  •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意向方式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研究员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意向方式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 吕微 研究员 院报记者:有人说民间文学-民俗学是现代学科中最年轻也将是最短命的学科,你这样认为吗?如果是,那你选择这样一门短命的学科作为自己终生的志业恐怕不是为了殉道吧? 吕微:现代的诸多学......详细
  • 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 民俗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人物简介:叶涛,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现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央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学、中国民间信仰、泰山文化,是山东大学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点的主要奠......详细
  • 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 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内容提要:桑德拉·多尔比是美国民俗学个体叙事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其研究拓展了美国民俗学的研究范围,确立了个人叙事研究的合法性。她的《文学民俗学与个人叙事》是美国民俗学、叙事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几乎所有研究个人叙事的学者都难以绕开这本著......详细
  • 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编者按: 岩本通弥(IWAMOTO Michiya),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日本民俗学界代表性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有家族论、日常、文化遗产、都市民俗学等。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毕雪飞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详细
  •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摘要:20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教材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文学教材的初创期。自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民间文学教材基于“五四”文学,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对比中构建教材的基础理论。第二阶段是民间文学教材的成型期,从4......详细

最新博文

  • 沙孟海书法作品赏析

    李白诗 曹娥庙 大雄宝殿 横幅 行书联 中堂 五言联...

    2025-04-18 0次

    阅读更多
  • 文徵明86岁行书兰亭记

    文徵明86岁行书《兰亭记》,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藏。...

    2025-04-16 0次

    阅读更多
  • 近代张謇书法作品欣赏

    近代张謇书法作品欣赏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翁,书法落款謇字写得看上去像繁体“宝宝” 两字,又被人们戏称为“张宝宝”,江苏南通人,晚清史上以状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兴国著称于世。 张謇一生练字极为勤奋,尤 其在青壮年时期,如同一位武林高手练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 张謇的字,带有颜体笔意。他曾习临颜真卿的楷书《告身帖》,此帖真迹流入日本,国内仅有印本行世...

    2025-04-14 0次

    阅读更多
  • 文徵明81岁小楷书前赤壁赋

    文徵明81岁小楷书前赤壁赋,来源:文徵明书前赤壁赋文从简补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25-04-11 0次

    阅读更多
  • 京剧十二真人斗太子再现唐派遗宝

    京剧十二真人斗太子再现唐派遗宝

    京剧《十二真人斗太子》:六十六载再现唐派遗宝 帷幕拉开,云雾缭绕间,十二真人身着彩衣,头戴仙冠,轻盈起舞,法器闪耀。殷郊太子金袍璀璨,剑指苍穹,傲气冲天,与真人周旋。最终,正义战胜,礼法胜于蛮荒。当帷幕缓缓落下,震撼与感动久久不散,观众在回味间感悟剧中深意。 这是近日沈阳京剧院新版唐派艺术代表剧目《十二真人斗太子》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演出时的场景。3个小时的演出期间无人离席,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

    2025-04-05 0次

    阅读更多
  • 文徵明行书对酒观书煮茶三首卷

    文徵明行书五律三首卷,26×358.5cm,来源:广东崇正拍卖2024秋季拍卖会。 此卷录文徵明五言诗三首,分别为:《对酒》《观书》《煮茶》,此卷写来使转灵动,一气直下,挥洒自如,绝无一点僵硬板滞之病,深得黄庭坚欹侧俯仰、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的“个中三昧”,韵律之美予人如听妙音之享受,而笔墨之沉雄,变化之丰富,气势之开阔,当为其精力弥满的风格成熟期之力作...

    2025-04-04 0次

    阅读更多
  • 文徵明行草书自题葵阳草堂图卷

    文征 明书画合卷《葵阳图卷》,纸本水墨,纵24.7厘米,横498.8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引首篆书“葵阳”二字,署“征明”款。图为绢本,粗笔设色,写葵阳草堂,茅屋三间,正厅一老叟正在课读生徒,宅外种植葵花。四周溪流环绕,林木荫森,具有江南田家景色。署“征明制葵阳图”行书款。钤“文征明”白文方印。 图后自题五言古诗一首 释文:中翰李君号葵阳,余为作《葵阳草堂图》后系此诗。种花必种葵...

    2025-04-03 0次

    阅读更多
  • 倪元璐行书十七札册

    倪元璐行书十七札册,纸本尺寸不等,故宫博物院藏。 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明末官员、书法家。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有“笔奇、字奇、格奇”“势足、意足、韵足”的称誉...

    2025-04-02 0次

    阅读更多
  • 燕去长空艺韵存

    燕去长空艺韵存

    燕去长空艺韵存 赵燕侠先生以97岁高龄安然离世,使京剧艺术失去了在新中国开宗立派的最后一位大家。赵燕侠的人生和艺术充满传奇色彩,有着艺术面貌随时代而变、艺术追求始终贴近观众的可贵自觉。 赵燕侠从小跟随江湖卖艺的父亲学戏,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父亲严苛的要求,以及从小就极具毅力的苦学苦练。京剧界谈到她的成功流传这样一句话:“赵燕侠的一身本事是她父亲打出来的。”晚年说起这些,赵燕侠反而很幽默地看待这一切...

    2025-03-31 0次

    阅读更多
  • 怀素草书效古册

    唐代怀素草书《效古册》20开,资料来源:名人书画贰册(下)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懷素效鍾繇書謝詩 唐懷素效王羲之書謝詩 唐懷素效杜度書謝詩 ...

    2025-03-28 0次

    阅读更多